《世界环境年鉴(2025年版)》由石向前主编,中国人文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全球环境领域的权威年度报告。本年鉴以 “临界点:行动与重塑” 为主题,系统梳理2024-2025年全球环境动态,涵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四大核心板块,结合前沿数据、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公众提供深度洞察和决策参考。
🔍 核心亮点:
- 数据权威,来源可靠:整合了NASA、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机构的最新数据。例如,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1.59℃,北极地区升温速率达全球平均的3.7倍,2025至2029年间全球年均温有**86%的概率突破1.5℃**升温红线。
- 议题前沿,聚焦紧迫挑战:深入探讨了气候临界点的突破(如格陵兰冰盖不可逆融化)、生物多样性丧失(2025年新增234个物种灭绝)、塑料污染(全球年产量超4亿吨,回收率不足10%)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如印度次大陆体感温度突破55℃)等热点问题。
- 案例剖析,立足全球视野:收录了中国长江流域千年一遇洪水(经济损失超8000亿元)、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全民迁移计划(耗资320亿美元)、中国 “美丽中国我先行” 减塑行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典型实践案例。
- 中国智慧,本土解决方案:专篇探讨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转变,包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实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盐碱地修复等本土化解决方案与经验。
- 路径探索,面向未来:不仅揭示问题,更致力于探讨解决方案,涵盖碳捕捉技术、可再生能源、全球环境治理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等多种路径。
📖 目录大纲(详情介绍)
《世界环境年鉴(2025年版)》全书计划400余页,初步设计目录大纲如下:
第一篇:全球环境状况总览(第1-50页)
- 第一章 气候系统临界突破
- 1.1 升温趋势与1.5℃红线失守的全球影响
- 1.2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热浪、飓风、洪水
- 1.3 极地危机:冰川融化、冻土碳释放
- 第二章 全球环境治理框架演进
- 2.1 从《巴黎协定》到“3030”生物多样性目标
- 2.2 全球南北合作与博弈
- 2.3 中国角色: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第二篇:生态系统崩溃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第51-150页)
- 第三章 海洋生态告急
- 3.1 酸化、升温与珊瑚礁白化
- 3.2 磷虾种群锐减与南极食物链崩塌
- 3.3 海洋塑料污染与治理挑战
- 第四章 陆地生态退化
- 4.1 森林锐减:亚马逊雨林碳汇功能减弱
- 4.2 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修复
- 4.3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物种灭绝
第三篇: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第151-250页)
- 第五章 大气污染治理
- 5.1 PM2.5反弹与协同减排技术
- 5.2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
- 第六章 水体污染治理
- 6.1 长江流域富营养化防治
- 6.2 海洋污染与赤潮防控
- 第七章 塑料与新污染物治理
- 7.1 全球塑料生命周期管理
- 7.2 新污染物治理的实践探索
第四篇:社会经济影响与适应(第251-350页)
- 第八章 气候难民与人口迁移
- 8.1 气候难民现状与预测
- 8.2 图瓦卢迁移计划案例
- 第九章 经济影响与绿色金融
- 9.1 气候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 9.2 气候投融资创新(如青岛试点)
- 9.3 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
第五篇:解决方案与未来路径(第351-400页)
- 第十章 技术创新与应用
- 10.1 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
- 10.2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提升路径
- 第十一章 政策创新与公众参与
- 11.1 “美丽中国我先行”全民行动
- 11.2 企业环境责任与ESG实践
- 11.3 全球青年环保实践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