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鸣民,(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
摘要: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演变过程,将其划分为早期探索阶段(即 2013 至2015 年期间)、逐步发展阶段(即 2016 至 2018 年期间)以及深化拓展阶段(从 2019 年一直到现在)。经研究可知,经济方面、文化层面、政治角度以及教育自身等诸多因素共同促使合作政策发生了演变状况。不过,相关政策仍旧存在协调性有欠缺、执行力度不到位、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等一系列难题。本文还提出了像加强政策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升政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以及构建政策可持续发展机制等优化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质量与效益,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更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演变;优化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于 2013 年被提出之后,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极为重要的国际合作框架当中的一个。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事宜,另一方面也为文化方面的交流、教育领域的合作等创造出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这块儿,既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也迎来了诸多的机遇。因此,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演变情况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展开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沿线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所历经的演变历程
1.早期探索阶段(2013—2015 年)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便步入了早期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相关政策的构建重点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初步落实来开展的,其目的在于给后续合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政策提出的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沿线诸多国家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广泛的合作需求,高等教育也成了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领域。
(2)主要的内容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里,各个国家都以签署双边合作协议的形式,明确界定了合作涉及的具体领域还有预期要达成的目标。举例来讲,中国同“一带一路”的不少国家签订了教育领域的合作协议,协议里的内容包含了诸如学生相互交流、教师互访活动、联合开展科研工作等多个不同方面。
(3)政策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政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双边合作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早期的时候,相关政策常常会以双边协议这类形式展现出来。
对基础框架搭建予以重视:政策侧重于将合作的基础框架搭建起来,对合作的领域、目标都予以清晰的界定,以便为后续多边合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代表性政策文件以及合作项目方面,比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合作协议,其作用在于强化中国同东盟国家在教育这一领域当中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相关培训活动。除此之外,中国还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诸多国家签订了不少教育合作协议,以此促使双边教育合作能够不断地开展下去。
2.逐步发展阶段(2016—2018 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前推进,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政策已然迈入了逐步发展的阶段。
(1)政策的完善和拓展
在这个阶段当中,沿线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合作政策正一步步地从双边合作朝着多边合作的方向拓展延伸开来。
(2)合作领域和内容的丰富
合作的领域以及内容呈现出越发丰富多样的态势。除了传统的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外,还增加了职业教育和在线教育合作等内容。
(3)政策特点
这一阶段的政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起了多边合作方面的机制:中国和东盟国家一同携手设立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一机制。凭借该机制的作用,能够定期去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交流活动。
拓展了合作领域及其内容:合作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交流,而是进一步拓展延伸到了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合作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起来。
像《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行动计划》这类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以及合作项目,其目的就是强化中国跟中东欧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协作,还推动了诸如学生交流、教师培训以及科研合作等诸多项目的开展。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方面,于协调性、执行力度、适应性以及可持续性等诸多层面均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合作政策的实施成效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对高等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制约。所以,得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来对合作政策予以优化,进而提升合作的质量与效益。
3.深化拓展阶段(2019 年至今)
近些年来,“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相关政策所呈现出来的精细化特点、多元化特点以及针对性特点愈发显著起来,与此同时,其合作模式也变得更为富有创新性了。
(1)政策的深化和拓展
在这一阶段,政策的深化和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化合作模式方面:除了以往传统的合作模式之外,还涌现出了像在线教育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这类全新的合作模式。
针对性合作方面:政策会更为着重和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程度,依照各国的实际状况,去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合作规划。例如,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一同开展的“绿色能源”联合科研项目,其目的在于给当地经济发展给予技术层面的支持。
(2)新的政策举措和合作模式
在线教育合作方面: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态势下,在线教育合作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向。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各个国家纷纷建立起相关协同创新机制,以此强化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彼此间的合作。
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以及合作项目:像《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纲要》,其着眼于强化中国同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协作,有力推动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的相关培训以及联合开展科研活动等事宜。
历经上述三个阶段的逐步演变,“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相关政策持续得以完善,并且不断朝着深化的方向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给予了十分有力的支撑。
二、影响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演变的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
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方面的需求,已然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合作政策得以制定并进行调整的关键动力所在。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沿线国家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这类领域当中的合作在不断地走向深化,促使各个国家借助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来着力培养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专业人才。
2.文化因素
沿线国家那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起到了颇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带来了较多的挑战,但文化交流合作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机遇。在高等教育合作这个层面上,各个国家是能够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的,而且还能推动文化实现更好的融合。比如,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一同开展的“汉语桥” 及“丝路文化之旅”等等项目,一方面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为高等教育合作构筑起了很好的文化根基。
3.政治因素
沿线国家彼此间的政治关系状况、政策所呈现的导向态势以及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情况,都在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演变进程当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国际组织以及多边机构所给予的支持,也给高等教育合作送上了资源并且搭建起了平台。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洲开发银行(ADB)等这类机构,它们凭借着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及技术层面的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事宜。
4.教育自身因素
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育目标,都对合作政策的演进施加了颇为深刻的影响。不同国家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各有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样给合作政策的演变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合作政策务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层面加以协调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契合各方的不同需求。
总之,经济、文化、政治及教育自身的种种因素一起对‘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演变产生了影响。这些因素彼影响,促进合作政策持续完善和发展。
三、“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存在的问题
1.政策的协调性不足
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步骤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颇为显著的不协调状况。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以及政策框架各有差别,因此,在实际的实施环节当中,各项政策彼此间的协调性有所欠缺。
2.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政策于实际执行之际面临不少问题,使得政策效果难以充分彰显。比如,资金投入匮乏,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举措等,使得项目推进的速度极为缓慢,合作效率不够理想。
3.政策的适应性有待提高
对于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支持力度不够,“一带一路” 各个国家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跨文化教育领域所获得的政策支持有所欠缺,另外,政策在应对处于快速变动之中的经济社会需求方面,同样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情况。
4.政策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政策所配备的动态调整机制是不够完善的,资源保障机制是存在欠缺之处的,另外,缺少有效的评估以及反馈机制同样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方面,于协调性、执行力度、适应性以及可持续性等诸多层面均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合作政策的实施成效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对高等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制约。所以,得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来对合作政策予以优化,进而提升合作的质量与效益。
四、“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的优化建议
1.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
先定期举办多边性质或者双边性质的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方面的会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各个国家彼此间展开全面且充分的交流以及细致深入的协商活动。接着,要搭建起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借由该平台推动各国高等教育合作政策向着透明化以及可共享的方向逐步发展。除此之外,专门设置一个负责政策协调的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各国之间存在的政策差异进行协调处理,使得各项政策能够达成统一的状态并且相互紧密衔接起来。
2.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首先设立专门用来履行监督职能的机构,由其肩负起针对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具体执行状况展开监督的职责。其此,完善评估机制,定期针对合作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展开评估。此外,将资源保障机制建立起来并且使其不断健全,从而确保合作项目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以及人力方面的有力支持。
3.提高政策适应性与灵活性
首先,强化对新兴教育技术的扶持力度,以此推动像在线教育、远程教育这类新兴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起来。其次,政策得具备灵活性才行,要能够依照各个国家的实际状况以及具体需求来做出相应调整。此外,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动态调整相关机制,要依据在合作进程当中冒出来的新问题,及时对政策内容予以调整。
4.构建政策可持续发展机制
首先着重强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工作,通过联合培养、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下大力气培养出那种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其次,着手建立并进一步完善资源投入机制,从而确保合作项目可以获得稳定的资金以及在人力方面的强有力支持。再者,强化国际合作机制方面的建设事宜,推动高等教育合作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借助上述这些优化建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处理 ‘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政策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由此实现合作质量与效益的提升,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给予有力的支撑。
结论
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展开了颇为系统的研究,具体涉及它的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关优化建议等诸多方面。研究察觉到,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政策依次经历了早期探索、逐步发展以及深化拓展这样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当中,其政策内容展现出越发丰富的态势,合作领域也接连不断地得到拓宽。经济方面的因素、文化方面的因素、政治方面的因素以及教育自身等因素一同发挥作用推动了政策的演变发展。不过当下的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比如协调性欠佳、执行力度不足、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可持续性面临不少挑战等状况。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相应地给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具体而言要强化政策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事宜、进一步去完备政策的执行机制、尽力提升政策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开始构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内容,以此有效提高‘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质量与效益,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地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袁琳,唐思琪.“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建设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1):97-104.
【2】李和章,林松月,刘进.70 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 等 教 育 合 作 研 究 [J].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版),2019,21(5):79-88.
【3】秦惠民,王名扬.”一带一路”十周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成效与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23(20):37-41.
【4】马万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1):13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