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本研究聚焦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新赛制,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与策略,通过分析新赛制特点与要求,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现状,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旨在为音乐教育领域提供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思路,提升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世界职业技能大赛;音乐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全球职业教育领域的顶尖赛事,具有极为广泛且深刻的影响力,为各国职业教育指引方向,是各国展示职业教育成果与实力的重要舞台。赛制变革是大赛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业需求的快速演变,大赛赛制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从早期侧重于传统技能技巧的考核,到如今涵盖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等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这种变革反映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职业人才要求的转变。引导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与理论结合,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殊内涵
1.音乐技能方面
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需要具备扎实且多元化的音乐技能。不仅要精通一种或多种乐器演奏,如钢琴、声乐等基础技能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在音乐理论知识包括和声、曲式、乐理等方面有深入理解。能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演绎。
2.教学能力方面
具有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能力。可以准确评估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习需求,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氛围。
3.教育创新思维
在音乐教育理念上敢于突破传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结合当下的文化潮流和学生的兴趣点,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创新。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打造沉浸式音乐教学体验,或者结合音乐与戏剧进行综合教学。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保持敏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批判性地思考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并尝试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
深刻理解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能够挖掘和传授本土音乐文化的精髓。同时,还要具备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的能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基于新赛制要求的人才培养差距分析
1.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新赛制强调创新思维与解决方案的开发。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明显不足。课程设置多以传统音乐理论与技能传授为主,缺乏鼓励学生创新创作的专门课程与实践活动。例如,很少有课程要求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进行创新性改编或创作全新风格的音乐作品。教学评价体系也侧重于学生对既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创新成果的考量权重较低,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动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较为常见,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思维的发展,难以满足大赛对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在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创新等方面的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方面
大赛新赛制注重选手在实际项目中的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实习环节往往集中在教育实习,且实习时间较短,形式较为单一,多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观摩与少量实践。缺乏与音乐产业相关的实践机会,如音乐制作、音乐演出策划与组织等。实践教学设施也相对滞后,部分学校音乐工作室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音乐制作与教学实践需求。校内实践教学活动与实际音乐教育场景脱节,学生难以在模拟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教学体验与问题解决能力,难以适应大赛对人才在复杂实践场景中灵活应对的要求。
3.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
新赛制倾向于选手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与技能以应对复杂任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融合程度较低。课程体系中音乐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文化研究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课程较少。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很少运用到教育心理学原理去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也未能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创新,如开发音乐教学软件或利用人工智能辅助音乐教学评价。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缺乏将音乐与历史、民俗等学科知识融合的深度挖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大赛对人才跨学科综合素养的高要求。
4.国际视野拓展方面
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具有很强的国际性与多元文化交流特征。音乐教育专业在国际视野拓展上存在较大差距。国际交流项目有限,多数学生缺乏参与国际音乐教育学术会议、国际音乐比赛或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课程内容中的世界音乐文化介绍较为肤浅,多局限于表面的音乐风格介绍,缺乏对不同国家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文化内涵与社会背景的深入剖析。教师队伍中具有国际音乐教育背景或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比例较低,难以引导学生站在全球视角去理解和创新音乐教育,无法达到大赛对人才国际交流能力与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期望。
四、基于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新赛制的音乐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与细化
(1)知识目标
音乐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乐理,包括音符、节拍、音阶、调式等,能够准确识谱与记谱,为音乐学习与教学奠定基础。例如,熟练运用乐理知识为简单歌曲编写乐谱。
熟悉音乐史,重点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以及西方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史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与作品,在教学中能进行初步的作品背景介绍与风格分析。
音乐专业知识:
掌握一种主修技能(如钢琴、声乐等)的演奏或演唱技巧,达到中级及以上水平,能进行一般性的曲目表演与教学示范。
了解多种乐器的基本发声原理与演奏方法,以便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乐器介绍与引导学生初步体验。
学习和声、曲式的基础知识,能够分析简单音乐作品的和声构成与曲式结构,辅助音乐欣赏与创作教学。
教育教学知识:
掌握教育学原理,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用于音乐教学计划制定与教学方法选择。
熟悉音乐教学法,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方式,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与参与度。
了解教育心理学,知晓学生音乐学习动机、兴趣培养及学习障碍克服等心理因素,提升教学效果。
(2)技能目标
音乐表演技能:
能在学校、社区等场合进行乐器或声乐的表演,具有一定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每年参与不少于 2 次演出活动。
具备小型音乐作品的改编能力,如将经典歌曲改编为适合学生演奏或演唱的版本,每年完成 8 首改编作品。
教学实践技能:
能够独立设计并教授完整的音乐课程,从导入、讲解、练习到总结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每学期完成不少于 2 节音乐课教学实践。
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音乐教学,如制作简单的音乐教学课件、利用音频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与教学效率。
掌握音乐课堂管理技巧,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维持课堂秩序,及时处理教学中的突发情况。
创新与研究技能:
参与校级及以上音乐教育教学创新项目或活动,如设计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或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与改进。
能够收集与分析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撰写简单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分析报告,每学期不少于 2 篇,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与思路。
(3)素养目标
文化素养:
深入了解本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等,能在教学中传承与弘扬地方音乐特色,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保持开放与尊重态度,通过音乐欣赏与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艺术素养:
具备较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能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意境与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与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与个性表达,培养创新精神。
职业素养: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与每一位学生。具备良好团队合作能力,与同事协作完成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任务,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保持学习热情,积极参加各类音乐培训与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提升专业技能,适应音乐教育行业发展需求。
2.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构建以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新赛制为导向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夯实、核心课程强化、拓展课程丰富等方面,如增设跨学科课程、音乐科技课程、国际音乐教育比较课程等,加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综合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探索适应新赛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数字化教学等,结合案例分析这些教学方法在音乐技能教学、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教学法教学等不同课程类型中的应用与效果。
4.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强化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践平台建设(如音乐实验室、艺术实践中心等)、校外实践基地拓展(与中小学、艺术机构等合作)、实践教学活动组织(音乐会、教学实习、社会音乐服务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与转型
针对新赛制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如加强教师培训与进修、引进具有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鼓励教师参与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相关工作等,促进教师从传统教学型向教学与实践创新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明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融合优化研究【G】.社会科学Ⅱ辑,2023.
【2】孙建明.龚建云.王.近十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G】.社会科学Ⅱ辑,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