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 20250727073816 21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马斯维,(黑龙江财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这一变革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既带来创新契机,也抛出棘手难题。本文将深挖其助力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向与未来走向,通过剖析相关理论基础,阐述精准教学在目标定位、内容供给、方法创新及评价体系重构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分析当前实践中的成效与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展望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未来趋势,旨在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实践探索

一、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理论基础

1.学习分析理论

学习分析理论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如学习行为、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在思政课教学中,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可以跟踪学生对不同思政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洞察学生学习进程里的阻碍与疑惑,借由剖析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的讨论言论、作业完成详情等数据信息,进而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策略,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知识薄弱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个性化学习理论
个性化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人工智能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每个学生定制专属的学习方案。在思政课中,根据学生对不同思政主题的兴趣偏好,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如相关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视频资料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育传播学理论

教育传播学研究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规律和方法,关注如何提高教育信息的传播效果。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方式。通过智能教学平台,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展现,全方位契合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智能推送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将教学内容精准地推送给学生,提高教学信息的触达率和吸收率。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传播,学生可以通过智能交互工具及时反馈学习问题和意见,教师能够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二、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

1.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思想状况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在线学习行为等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同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在社交媒体、在线讨论平台上的言论,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总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分层、分类的子目标。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更高层次的思维拓展和实践应用目标,如引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等,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思政课中得到有效提升。

2.智能的教学内容供给

利用智能算法对海量的思政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构建丰富多样的思政教学资源库。资源库涵盖权威的学术文献、政府发布的政策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案例分析、优秀的教学课件和视频等。依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智能推荐系统为学生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例如,对于对经济领域思政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推送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等相关内容;对于正在学习某一特定思政章节的学生,推送与之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推送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动态匹配。

3.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
引入智能教学工具,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利用智能问答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系统能够即时给出解答,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疑惑的及时消除。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如红色革命场景、社会热点事件模拟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思政知识。开展情景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特定的思政主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如“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伦理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等。教师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科学的教学评价重构

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时长、讨论发言质量、考试成绩等。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多维度进行动态评价,建立学生专属学习成长档案,借助数据分析模型预判学习走向,精准定位学习遇阻和存在潜在问题的学生,为其提供一对一帮扶。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为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成效与困境

1.实践成效

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思政课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智能教学工具的应用和个性化学习内容的推送,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高校在思政课中使用虚拟仿真平台开展红色革命历史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效果明显增强: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供给,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升。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比来看,采用人工智能精准教学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明显提高,优秀率也提升。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效提升:人工智能助力思政课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思想动态保持实时关注,及时给予引导,助力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5%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学习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得到了提高。

2.现存困境
技术层面的数据安全风险: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进程中,学生的学习数据、个人信息等面临着严峻的被泄露和滥用风险。随着教学活动越来越依赖线上平台与智能工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环节增多,安全漏洞也随之增加。例如,2024 年某高校的在线教学平台不幸遭黑客攻击,致使部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记录以及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被泄露,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教学层面的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工具的掌握仅停留在基础层面,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在使用智能教学平台和工具时,存在操作不熟练、教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效果不佳。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操作不熟练的情况,导致课堂节奏拖沓;教学设计也因对技术理解不够深入而不合理,难以将人工智能与思政教学内容、方法有机结合,最终致使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助力教学的优势。

管理层面的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障碍:从管理视角来看,目前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规范和严格的技术应用监管机制。这使得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处于无序和不规范状态,数据的使用、存储缺乏明确标准,技术应用也无有效监督。

四、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优化策略

1.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构建完备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清晰界定数据采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全流程的安全准则,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运用先进数据加密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多维度加密防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期间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执行严苛的访问控制策略,依据人员角色精准设定数据访问权限,未经授权者无法接触特定数据。构建完备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便在数据遭遇丢失、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从而切实维护学生数据的完整性与可用性。

2.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为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思政教学的水平,将开展成体系的培训。教学应用技能方面,着重教授智能教学工具的操作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方法;着力培养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引导其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思政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交流分享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与创新案例。设立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全新应用模式和方法,从而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推进深度融合发展
加强教育技术专家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组建跨学科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例如,教育技术专家与思政教师合作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互动式教学软件,将思政教学内容与智能交互功能有机结合。推动智能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立校际间的智能思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汇聚优质的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资源,供思政教师借鉴和使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智能教学资源,如针对特定思政主题的虚拟仿真教学场景等。学校需搭建完善的激励体系,对在人工智能与思政课融合教学里表现优异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宋灵青,许林.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06):11-18.
【2】胡小勇,孙硕,杨文杰,丁格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愿景与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22, 32(01):13-21. 【3】刘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 30(11):5-11.
【4】顾小清,李世瑾.人工智能教育大脑:以数据驱动教育治理与教学创新的技术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1): 1-9.

作者简介:马斯维,1987 年 5 月,女,汉族,山西省介休市,黑龙江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