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以问题链驱动大班微耕园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陈媛,(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星光幼儿园,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围绕有挑战性的主题,幼儿亲历微耕活动可以让幼儿与植物亲密接触,与植物共成长。本文以“微耕园”大班生态种植为例,以问题链为导向,凸显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梳理了主题式问题、情境式问题、进阶式问题驱动策略,支持幼儿在持续的种植活动探究中积累种植经验,提升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问题驱动;深度学习;微耕

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学习力是一种主动学习、进行持续探究的综合表现。以农耕园为学习空间,在真实的场景中有真实的问题探究、获得真实的体验下的深度学习,从而指向儿童的全域教育。

一、微耕园存在的现状问题

1.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现状:目前的微耕园活动多以季节性种植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系统性。例如,活动多集中在春季播种和秋季收获,中间过程的观察和探究较少。此外,活动之间缺乏连贯性,未能形成完整的学习路径,导致幼儿的体验较为碎片化。

问题: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难以激发幼儿的持续兴趣,也无法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和系统性思维的发展。

2.支持策略匮乏,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

现状:教师在微耕园活动中多以简单的指导和监督为主,缺乏有效的支持策略。例如,教师较少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此外,教师对幼儿的自主探究机会较少,幼儿多为被动参与,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问题:这种匮乏的支持策略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索性,难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问题意识浅薄,缺乏思维性和深度性

现状:在微耕园活动中,幼儿的问题意识较弱,提出的问题多为浅层次的观察性问题,缺乏深度和思维性。例如,幼儿多关注“这是什么植物?”“植物长什么样?”等问题,而较少提出“为什么植物会长得不一样?”“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等深度问题。

问题:这种浅薄的问题意识导致幼儿的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探究的机会,难以培养幼儿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实践:问题链驱动大班微耕园深度学习的策略

1.主题式问题链导引,提升活动系统性

围绕种植主题设计问题链,从基础问题逐步过渡到进阶问题,引导幼儿系统性地探索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学习路径,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方向。

(1)基础问题:种子银行引发学习兴趣

幼儿在种子银行中教师基于幼儿兴趣提供支架,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不断丰富自身的关键经验,助推活动的进一步发生。对种子银行中各种各样的种子产生兴趣,小朋友们决定来一次“种子大收集”!开始到处寻找各种各样的种子。

(2)进阶问题:种子问题驱动深度学习

幼儿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合适的支架来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结合对幼儿各种种子的收集,我们结合这么多种子怎么分的清楚等真实问题,我们支持种子银行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

哇,种子银行的“宝藏”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产生了如下问题:

看似简单的“种子储藏室”,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建构空间,问题与学习力的交织,从最初的观察、探索,到后来的发现和分类,建立了对种子的初步认识。是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成的,是儿童已有经验与新情境之间的认知冲突,是儿童有了内在的学习动机。

(3)拓展问题:持续关注延展探究点。幼儿的种子探索之旅的范围从园内逐渐扩展到大自然,在收集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以前从未发现的种子,这些种子拥有不同形态,还“藏”在不同的地方。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已经关注到种子的秘密,将问题聚焦在了不同水果的种子形态和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为什么会长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对不同水果展开了探究调查。

2.情境式问题链激思,激发幼儿主动性

(1)情境导入:利用问题支持,助力幼儿探究、学习。小番茄的头部叶片发黄是怎么回事呢?勾起了孩子们无限思考。

分析:“追随孩子兴趣,关注幼儿发展”是我们探究活动始终坚持的主旋律,结合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决定支持幼儿开展本次探究活动。

(2)自主探究:借助经验唤起,支持幼儿探究、学习。敏锐抓住孩子对于制作大棚的兴趣点和求知欲,助力推动进一步发展探究的兴趣。通过不断试错,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适宜的活动材料能够支持幼儿有效的学习。面对因材料而引发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处理好,就将影响幼儿后续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遇到的问题,支持幼儿探究、学习。

(3)验证猜想:引发迁移运用,助推幼儿探究、学习

教师给予幼儿分享、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通过幼儿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幼儿产生新的发现、问题和兴趣,助推幼儿的深度探究。

分析:在给番茄搭建棚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根据棚子的“东倒西歪”问题,更换材料,迁移区域中“让筷子站起来”的捆绑经验来捆绑绳子再进行打结,虽在打结的过程中遇到绳子一直松掉的问题,但也看到了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往上“跳一跳“的经验提升,助推了幼儿对于大棚搭建的持续的探究。

3.进阶式问题链促学,培养幼儿思维性

设计进阶式问题链,从浅层观察性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层次探究性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促进深度学习。

(1)浅层问题:利用自发式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朋友们敏锐地发现了番茄长得很慢的问题,我们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孩子们开启了猜测,并且产生了有趣的想法“制作肥料”,于是大家共同制作、设计各种各样的肥料来拯救小番茄,探索之旅开始。

在探索番茄长得慢的过程中真实、自然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幼儿自由地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在堆肥活动中,进行多主体参与,激发幼儿堆肥兴趣。成立堆肥实验站,通过共享液肥、固态肥的方式,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阶问题:利用推进式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着富有挑战的课题,全身心积极投入,通过同伴的合作与探索,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推进式问题,有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迁移经验,诱发深层探究。

鼓励幼儿充分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幼儿分组制作肥料观察幼儿的活动参与行为的积极性以及新问题的产生。

在小番茄堆肥活动中,幼儿在探索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的方式帮助自己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感受到制作肥料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通过观察与客观分析后,鼓励幼儿能说会问,并用图示来帮助同伴得到方法,从而在种植其他蔬菜水果时幼分享经验,尝试做一名农耕小专家。

(3)深度问题:利用反问式问题,引导幼儿建构新的经验

进阶农夫——菜圃主理人,幼儿有其年龄的特殊性,常无法将探究活动有效、有价值地推进,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巧妙地追问、反问,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推动幼儿思考问题并建构新的经验。

幼儿关注小番茄生长阶段,大雨直接影响小番茄的长大。因此幼儿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小番茄为什么会倒塌?为什么会死?怎么办呢?针对“小番茄苗死的死、倒的倒”猜测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并讨论方法是否可行。

在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对“小番茄苗”为何倒下该怎么办而感到困惑时,我们暂不回答。作为一名合作者,我们鼓励他们做好观察记录,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作为一名引导者,我们引导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到新的经验。

促学要点:通过进阶式问题链,帮助幼儿从简单问题过渡到复杂问题,逐步提升思维深度,巩固学习成果。

四、实践成效

1.对幼儿而言:从浅层观察到深度探究的思维跃升

(1)问题意识的质变。通过进阶式问题链的引导,幼儿从“这是什么植物?”的浅层观察,逐步转向“为什么叶片发黄?”“大棚如何保温?”等深度探究。如番茄大棚搭建中,幼儿自发迁移“物体稳定性”经验,通过材料试错验证猜想,形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经验重构”的科学思维闭环。

(2)学习自主性的强化。情境式问题链激发幼儿主动

探究动机。在“种子大收集”活动中,幼儿从家庭、社区拓展探究场景,自发记录种子形态与生长环境,形成跨场景的持续性学习网络。

(3)高阶思维能力的萌芽。深度问题链促使幼儿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工具。例如堆肥实验中,幼儿通过测量肥料酸碱度、记录植物生长数据,初步建立“变量控制” 的实证研究意识。

2.对教师而言:从执行者到支持者的角色转型

(1)支持策略的迭代升级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问题设计师”,通过“自发—推进—反问”三阶问题链,精准捕捉幼儿“最近发展区”。如面对番茄倒伏问题,能以“雨水对植物的影响”为支点,引发幼儿的深度讨论。

(2)资源统整能力的提升

建立“微耕园资源图谱”,整合家庭(种子资源)、社区(农场参观)、自然(季节变化)三重资源。在“水果种子探究”中,家长提供特殊水果样本,社区农场主讲解无土栽培,形成立体化学习生态。

参考文献:

【1】雷有光,史大胜,陈雅川等.探究、整合、迁移:基于深度学习 的 幼 儿 STEM 教 育 活 动 构 建 研 究 [J]. 中 国 电 化 教育,2021,No.410(03):117-124.
【2】仇玉兰.STEM 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和支持策略[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No.75(11):41-45.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