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

闫阳阳,(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为有效创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能力,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本文概要性分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围绕完善课程体系、厘定人才规范、创建实践平台三个维度,论述人工智能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和过程。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引言:

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多学科知识融合、良好的数字化能力、业财融合能力等,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学校作为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紧随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大趋势,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1.培养目标:核算型迈向融合型

传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围绕企业输出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基础类核算型人才,旨在有效处理企业财务基础业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化及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管理职位定位发生重要变化。强调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学会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如 RPA、OCR 等技术,提高财务核算和业务处理效率。并且,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难以紧跟业务开展和发展的节奏,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数字化能力,精准管控财务风险,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业务与财务融合处理的统一。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具备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要紧跟企业业务的种类、开展、发展等要素,自动化地处理财务管理事宜,实现人才的核算型迈向融合型。

2.培养内容:由专财务迈向跨学科

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强调财务与业务运营、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业财税一体化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已经初步显现,意味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数字化能力。从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突破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藩篱,与计算机技术、统计学、管理学的内容存在交叉现象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数字化水平。据报道,山东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基于通识教育课程构建“专业教育课程+独立实践课程”课程体系,加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跨学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专财务内容转向多学科内容的融合发展。

3.培养方式:教为主迈向创并举

根据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和现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仍以 “教”为主导,实践教学环节断裂,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聘用需求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强调财务管理从财务处理迈向财务信息化、后端监督转向前端预测和事中管控,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数据分析和数据判断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其培养模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创”。注重通过多样化方式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能力。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一体化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课程要加快重构,在优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打造适合学生和区域教学环境的创新创业课程,实现通专创课程一体化构建,为培养智能型、应用型、数字化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通识课程优化方面,缩短交叉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缩减教学课时,根据通识教育课程重点、核心内容,加大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等相关课程比重,做好通识课程跨学科融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例如,通识课程增设 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导论等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实现专业通识课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形象化,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最新融合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财务管理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思维。

专业课程优化方面,同样加强理论专业课程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将财务管理理论课程数字化处理,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让学生以工程视角处理财务问题,实现财务管理工程化、思维化和理性化,以提高学生财务管理数字化水平。

创新创业课程构建方面,注重以专业课为基础,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平台,例如,高校与创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加强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人社部、信息部、科技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学习制作项目计划书、商业路演数字化材料、商业路演专业话术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推动学生多维发展。

2.厘定人才规范,迈向一专多能

核算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已经难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新型人才需求,即传统财务管理核算知识、技能已经难以应用到财务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当中。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企业业务类型、规模、开展等实际信息融合,在保证财务有效性管理的基础上,能够贯穿财务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全过程当中,实现财务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合理应用,提高财务资源利用率。所以,关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从核算型专业人才培养转向为一专多能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即掌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资源管理等实践能力,形成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的处理技能。二是数字化能力,强调学生学会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RPA 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类、分析和应用,形成财务数据信息处理数字化能力。

业财融合能力。财务业务处理与企业业务开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注重财务技能培养,还要培养学生了解企业业务开展、发展的能力,即学生熟悉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将财务业务处理的管理融合到业务开展当中。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实现从企业对内和对外关系上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从站在企业发展的视角开展工作,成为业财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数据分析能力。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大量的财务业务内容和管理内容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练赛中形成数据意识,对财务数据有极高的敏感性,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的提出、分析、处理和应用,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创新实践能力。现阶段社会企业和行业发展变动性较大,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变化适应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进行大破大立,即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敢于突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新思维、新方法,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以提升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

3.创建实践平台,学思创用融合

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要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模式为根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

第一,高校根据校企合作模式创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环境。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结合“大众创业,大众创新”与企业创建大学生实训基地,将企业财务云平台引入到实训活动当中,开设智能财务共享实训课程,让学生在“真账”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包括运用财务云平台进行财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实现真实性的实践学习,熟练财务业务财务,在角色体验中提升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能力。

第二,加强与社会人才培养机构合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企业林立而起,为高校开展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因此,高校到孵化器进行实践考察,根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孵化器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同创建大学生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数字化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孵化。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与孵化器创客部门人员,围绕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类型的大赛,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技能培养,进一步实现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效推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与多学科融合,加强财务管理课程与企业业务对接,实现学生数字化素养和业财融合能力提升,实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所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完善课程体系、厘定人才规范、创建实践平台三个维度,实现专业人才的智慧化、数字化、专业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沈梦林.数智时代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5,(03):189-192.
【2】杨廷尧,张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数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研究,2024,(14):131-133.
【3】滕奎秀,杨兴龙.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智能化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4,45(10):93-99.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