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飞、孙永波,(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摘要: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深入探讨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优化路径,研究指出,新文科建设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本文通过分析新文科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专业定位与转型、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校际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优化等相关策略,旨在为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以推动其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最终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新文科;经管类专业;专业建设
引言: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广,部分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于 2020 年 11月全面启动了“新文科”的建设工作,强调高校要以数据密集和跨学科为特征,推动人文社科领域的变革,黑龙江省特色行业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建设方面处于亟待更新的位置,传统行业例如矿业、石油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该类学校经管类专业在新兴交叉布局和协同发展方面有待提升,因此深入探究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推动该类学校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1.新文科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新文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 2017 年提出,新文科的提出旨在对于传统的学科进行重组,进一步强调文科教育的创新性,2018 年,中国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该项目的实施标志了 “新文科”的建立,2020 年 11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了新文科的建设工作,明确了新文科的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传统学科注重单一的学科探究,而新文科则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新文科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为高校文科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2.新文科的特征
(1)跨学科性
新文科的建设能够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最终实现各个学科的融合发展,例如经济学和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为现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崭新的视角,进一步促进学科之间的发展。
(2)数据密集性
随着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文科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与应用功能,数据成为新文科研究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现代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3)问题驱动性
新文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更加注重强调数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各界学者能够通过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例如经济转型和社会治理问题等,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现状
1.专业定位与特色
在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专业都是依赖于自身的行业背景和区域经济的特点进行发展的,以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为例,该省份高校开展的经管类专业长期依托于该地区的矿业和石油业等传统行业的优势,形成了以资源经济和能源发展为特色的学科方向,这种依托行业特色发展的专业能够为现代高校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崛起,传统行业背景的专业定位逐渐展现出局限性的问题,部分专业在新兴领域的适应性不足,难以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型经管人才的需求,专业定位的相对单一性也导致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不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
2.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多数以传统学科作为基础,为学生开设了经济学和会计学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在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需求时,也显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课程内容更新缓慢,内容的设置未能反映出现代前沿动态,经管类专业和人文社科等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课程设置较少,难以满足学生跨学科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进一步限制了经管类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需要进一步革新。
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案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运用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让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资源投入和平台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校外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定性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的锻炼机会有限,难以让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部分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高校的师资队伍学科背景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经管类学科为主,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比例较少,这类问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难以满足现代新文科建设对于复合型师资发展的需求。
在科研能力发展的方面,部分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相较于国内双一流高校的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地方高校部分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不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层面也相对薄弱,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优化路径
1.专业定位与转型策略
(1)依循行业特色与服务区域经济的定位原则
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应该依托矿业、石油和林业等传统行业的优势,坚持“依煤不唯煤”“依油不唯油”“依林不唯林”的定位原则,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该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与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结合的专业定位,例如学校可以围绕黑龙江省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开设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能源金融和生态经济等专业,进一步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结合新文科理念的专业转型方向
新文科强调各学科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以更好地推动学科融合发展,黑龙江省特色行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科教师以新文科理念为基础,推动自身所在专业的转型发展,各高校也可以加强经管类学科和理工类学科的交叉融合,结合黑龙江省的区域发展特点,聚焦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
(1)跨学科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新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加注重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各学科交融发展,以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为例,各高校可以为学生开展“经济学和社会学” 等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各高校也可以通过与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2)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将这些新兴技术融入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中,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可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增加“大数据分析”和 “人工智能基础”等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模拟经济管理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模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
(1)跨学科师资的培养与引进
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例如各高校可以鼓励现有教师参与跨学科培训和进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各高校也可以积极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教师团队的结构,以更好地促进师资力量的发展。
(2)科研创新与学术交流机制的优化
科研创新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黑龙江省行业特色高校应该优化本校的科研创新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促进经管类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结束语:
在新文科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学科融合,优化本校课程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经管类课程的发展道路上,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经管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经管类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亓梦佳.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4,33(02):88-91+107.
【2】许广永,许刚,黄杜鹃,等.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实验共享平台建设——以地方高校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J]. 宿州学院学报,2024,39(04):64-68.
【3】周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系统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52(03):88-90.
【4】张雅淋,吴义东.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3,(24):16-19.
【5】彭岚,兰璞.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高质量发展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3):102-105. 【6】杨宇晴,吴雪.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04):14-18.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新文科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经管类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SJGZ20210062。

